很多人有下巴脱臼经历,容易在打呵欠、张大嘴、大笑等情况下发生。近日,重庆一位19岁的医学生遭遇“社死”一幕,在上课时打呵欠导致下巴脱臼,现场被老师当作案例进行现场教学,通过手法复位,下巴才恢复正常。那么,下巴脱臼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?
为什么下巴会“脱臼”?
通常说的“下巴脱臼”、“下巴掉了”,其实学名叫做颞(niè)下颌关节急性前脱位。
去问口腔医生,他们会告诉你:你这是TMD了!
不是骂人,而是说你的颞下颌关节出了问题,得了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(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),简称TMD。它是一系列颞下颌关节疾病的总称,“掉下巴”只是其中较常见的一种。
颞下颌关节是人体头部唯一可以活动的关节,一头连着颞骨(头骨两侧),一头连着下颌骨(下巴),与我们平时的咀嚼、发音、吞咽等功能息息相关。
当你张嘴闭嘴时,在耳朵前方可以摸到有一处凹陷,里面有块骨头在运动,那就是颞下颌关节的所在。
图片来源:腾讯医典
我们每天都要张嘴、吃饭、说话,无数次要用到它,所以它的负担也非常大,而且它本身也比较脆弱,容易出问题。
当它出问题时,你就TMD了。
当颞下颌关节在正常使用时,是这样的:
图片来源:Alila Medical Media
当你小幅度张嘴时(张口度小于2cm),髁突和关节盘密切配合,完全在关节窝内呆着,仅仅进行转动;
继续张嘴,髁突会带着关节盘一起滑动,但还在正常的关节运动范围内,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但是张嘴超过一定限度时,髁突和关节盘掉出了关节窝,它自己就回不去了。这时,就是“掉下巴”了,经常伴有明显的疼痛。
所以,不管是打哈欠、唱歌还是别的什么,嘴巴不要突然张太大!也不要张太久!
图片来源:微博
下巴除了“往下掉”,也可能往其他方向脱位,通常是外伤、外力造成的,一般伴有关节窝、髁突或下颌骨骨折以及颅脑损伤,发生概率较低。
一旦发生了颞下颌关节脱位,要及时找到口腔医生进行手法复位,复位后一般还要用纱布或绷带进行下颌固定(2~3周)。
千万不能自己强行乱托、乱掰回去!
一般来说,掉下巴不是什么大事,但是不好好治,事情就可能变大条了。
医生提醒,急性颞下颌关节脱位治疗不当,可能引起关节囊、关节韧带以及关节盘附着松弛、关节窝变浅等,导致出现反复性或习惯性脱位,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。
这几种典型症状
比“下巴脱臼”更常见
有人说,我没掉过下巴,但经常一张嘴听到明显的“咔哒”声,有时还有疼痛、肌肉紧张,严重时甚至头晕耳鸣……
别怀疑,你也得了TMD病!(没有骂人的意思)
疼痛、关节弹响、张口受限等,都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典型症状,而且发病率非常高。
图片来源:Alila Medical Media
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(坪山)口腔颌面外科华泽权主任介绍:
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(TMD)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,而是源于咀嚼系统的肌肉及骨骼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。它的病因多且非常复杂,一般认为与心理社会因素、外伤、长时间张口、咀嚼硬物、牙齿咬合关系不佳、磨牙症、免疫低下等因素有关。
TMD是口腔临床常见病,发病率高,却往往被忽视。
根据临床流行病学统计,在正常人群中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或体征的约占40~70%,其中仅10%左右的患者会到医院就诊。
华泽权主任医师表示,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病因复杂,临床表现各异,根据个体的不同情况,治疗方法也有很大的差异。
在没有明显症状或功能障碍的情况下,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。
对于症状明显的,或伴有功能障碍的,根据不同的病因,可以采取心理干预、去除不良习惯,药物治疗、咬合治疗(𬌗垫、调𬌗、咬合重建)等保守治疗手段进行治疗。
经过适当的治疗后,大部分患者的症状会消失或明显减轻。
对于特别复杂的病例,还可开展口腔多学科会诊(MDT),制定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。
由于TMD的病因较为复杂且综合,最重要的是要找到病因并去除,单纯进行手术治疗可能效果不佳,或容易复发。
医生建议:出现以下情形时,最好寻求专业的颞下颌关节病治疗。
长期或反复出现的疼痛、肌肉紧张、关节弹响等症状
颞下颌关节强直、张口受限
外伤原因造成的肌肉或关节疼痛
颞下颌关节急性、亚急性脱位
颞下颌关节习惯性脱位
咬合关系不佳或突然改变引起相关症状
其实,TMD和干眼症一样,某种意义上属于“绝症”——不能彻底治好。
它是一种自限性、渐进性疾病,因为人体有强大的代偿和适应能力,可以通过结构改建达到新的平衡。
达到平衡之后,症状会好转。看上去,就像是自愈了。但是,一旦出现了新的促进因素,疾病又会继续进展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恰当、不专业的口腔治疗本身,也可能引起TMD。
所以,对于患者而言,更重要的是形成预防意识,在出现明显症状前,及时发现病因因素并去除是很重要的。这就需要口腔医生的专业知识了。
医生提醒,在日常生活中,一定要保护好颞下颌关节。一是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。二是避免不良行为,如避免长时间咀嚼,长期用单侧牙齿咀嚼,进食过硬的东西,过度张嘴等。三是在必要时及时就医,寻求专业的口腔医生帮助。